2018年貴州公務員考試行測答題技巧:“材料為王”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8-02-24


   [招考公告]公務員信息匯總

      [qq群]貴州公務員交流群: 461734862

   [筆試培訓]公務員招考筆試培訓

     [視頻]公務員招考視頻備考資料

   [面試培訓]公務員招考面試培訓

      [微信] 新文泰微信客服咨詢號:xwtjy_01
   [備考資料]公務員招考備考資料

      [電話]咨詢電話:0851 —86785360



 


【導語】

貴州公務員考試網:以下為“2018年貴州公務員考試行測答題技巧:三把利器讓資料分析更上一層樓",打算報考2018貴州公務員考試的考生們,從現在開始就要好好備考了,為了幫助大家做好備考工作!


公務員考試共有兩個科目:一個是行測,一個是申論。申論考試,同學們在答題的時候,出現很多直接抄材料的現象;甚至系統(tǒng)學習過的同學也知道,申論要想拿高分,需遵循四個字“材料為王”。殊不知,行測考試里得分率最高的部分——資料分析,在答題的時候也得遵循四個字——“材料為王”。中公教育專家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最高效的完成題目。


資料分析里面的材料類型基本分為四種:文字型、表格型、圖表型、綜合型,而綜合型材料是前三種的隨機組合。今天,新文泰教育專家就來跟大家說一說這些材料類型中最讓我們頭疼的一種——文字型材料的閱讀。

文字型材料,從結構上來說,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分段的文字材料,另一種是不分段的文字材料。分段的文字材料主要是并列結構,閱讀的時候主要把握每一段的主旨即可,找數據直接定位原段落。不分段的文字型材料一般為總分結構,我們看了第一句話就可以整體把握方向。但是有一點困難就是整體看上去全部雜糅在一起,找數據更讓人頭疼。這時候,除了我們的圈畫法——圈畫時間和統(tǒng)計指標外,還可以看單位和標點符號。


看單位的作用在哪呢?我們來舉個簡單的例子:

“2012 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1267 千公頃,增長0.6%。主要糧食作物品種中,稻谷、玉米的播種面積實現增長,分別達到30297 千公頃和34949 千公頃,而小麥播種面積為24139 千公頃,比2011 年減少131 千公頃。

2012 年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6261 萬人,比上年增加983 萬人,增長3.9%。其中,外出農民工16336 萬人,增加473 萬人,增長3.0%。住戶中外出農民工12961 萬人,比上年增加377 萬人,增長3.0%;舉家外出農民工3375 萬人,增加96 萬人,增長2.9%。本地農民工9925 萬人,增加510萬人,增長5.4%.”

上面這個材料分為三段,看單位我們發(fā)現三段主要單位分別為:萬噸、千公頃、萬人??瓷先シ浅C髁恕n}目有一個是“2012 年,除三大主要糧食作物外,我國其他糧食播種面積為多少千公頃?”,由于單位是“千公頃”,我們可以直接定位到第二段。這就是看單位的妙處。


看標點符號意義何在呢?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從輸出地看,東部地區(qū)農民工11191 萬人,比上年增加401 萬人,增長3.7%,東部地區(qū)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的42.6%;中部地區(qū)農民工8256 萬人,比上年增加314 萬人,增長4.0%,中部地區(qū)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的31.4%;西部地區(qū)農民工6814 萬人,比上年增加268 萬人,增長4.1%,西部地區(qū)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的26.0%?!?

這段話里面最明顯的就是“;”,而這個符號表示并列結構。閱讀的時候我們只需要看“;”后的關鍵詞即可,不用費勁去找統(tǒng)計指標。比如上述材料“;”后面的名詞“中部”、“西部”。這樣會比較節(jié)約時間。


貴州新文泰教育專家提醒大家,在行測資料分析文字型材料的閱讀過程中,除了圈畫時間和統(tǒng)計指標外,還要注意材料中的數字單位和標點符號。這不失為一種閱讀資料分析的線索。



更多行測備考資料點擊這里查看

:歷年真題添加微信號【18198163601】獲取

:2018貴州省考筆試培訓點擊這里查看


關鍵字:貴州公務員考試
相關信息
新文泰 引領公考之路!
公務員招考 國考 省考 招考簡章 歷年真題
事業(yè)單位 招聘信息 信息匯總 報考指導 歷年真題
教師招考 教師招聘 特崗教師 報考指導 歷年真題
幫助中心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各地分校
全國聯系方式0851-86785360、0851-86786360
友情鏈接: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搜集,僅用于學習交流使用,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本站管理員進行刪除。

貴州省公職培訓專業(yè)輔導機構,考公務員首選新文泰

備案號:黔ICP備15016424號-1

咨詢熱線
0851-86785360 0851-86786360

微信

在線客服